一、日常檢查與清潔
- 外觀檢查:每日作業前及作業后,需對鉆桿接頭進行全面外觀檢查。重點查看接頭本體是否存在裂紋、變形、腐蝕坑、磨損溝槽等缺陷,螺紋部分有無斷牙、亂扣、毛刺、銹蝕及過度磨損現象,臺肩面是否平整,有無壓痕、碰傷或腐蝕。若發現裂紋或嚴重變形,該接頭必須立即停用并報廢;若螺紋有輕微損傷,需評估是否影響連接強度,必要時進行修復或更換。
- 清潔處理:每次使用后,應立即用高壓水沖洗接頭內外表面,去除鉆井液、泥砂、油污等雜物。對于螺紋槽內的殘留污垢,需使用專用的螺紋刷(如鋼絲刷或銅絲刷,根據接頭材質選擇)進行徹底清理,確保螺紋表面無任何異物附著。清潔完成后,用干凈抹布擦干水分,防止銹蝕。
二、螺紋潤滑與防護
- 潤滑脂涂抹:在鉆桿接頭連接前,必須在螺紋表面及臺肩面均勻涂抹專用的鉆桿螺紋潤滑脂。涂抹時應注意厚度適中,確保螺紋牙型的每個面都能得到充分潤滑,臺肩面涂抹均勻以保證密封性能。潤滑脂的選擇需符合鉆井工況要求,具備良好的抗高溫、抗高壓、抗磨損及防腐蝕性能。
- 防護措施:對于長期存放的鉆桿接頭,在清潔干燥后,除涂抹潤滑脂外,還應采用螺紋保護帽/罩進行防護,防止螺紋受到機械損傷和銹蝕。存放環境應保持干燥、通風,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淋,遠離腐蝕性物質。
三、連接與上卸扣操作規范
- 正確連接:連接鉆桿時,應確保公母接頭對中良好,避免偏斜強行連接。開始旋合時,應用手將接頭擰入至少兩圈以上,確認螺紋無錯扣后,方可使用動力設備進行上扣。
- 上扣扭矩控制:嚴格按照鉆桿接頭的規格型號及相關標準,設定并控制上扣扭矩。使用經過校準的扭矩扳手或扭矩儀進行上扣操作,確保達到規定的扭矩值,既不能過松導致鉆井液泄漏和接頭損壞,也不能過緊造成螺紋塑性變形或斷裂。
- 卸扣操作:卸扣時應使用合適的卸扣工具,避免使用大錘等暴力手段敲擊接頭。若遇到接頭咬死情況,不得強行卸扣,應先分析原因,采取相應措施(如加熱、涂抹松動劑等)后再進行卸扣,防止損壞螺紋。
四、磨損與損傷修復
- 磨損監測:定期對鉆桿接頭的螺紋磨損情況進行測量,可使用螺紋規、千分尺等工具檢測螺紋的中徑、螺距、牙型高度等參數,與標準值進行對比,評估磨損程度。當磨損量達到規定的報廢標準時,應及時更換接頭。
- 修復處理:對于輕微的螺紋損傷(如局部毛刺、小面積銹蝕等),可采用專用的螺紋修復工具(如螺紋銼刀、研磨膏等)進行修復。對于臺肩面的輕微損傷,可進行研磨處理,恢復其平整度和密封性。修復后的接頭必須經過嚴格檢驗,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。對于嚴重磨損或損傷無法修復的接頭,應予以報廢更換。
五、定期檢測與維護記錄
- 定期檢測:根據鉆桿的使用頻率和工況條件,制定定期檢測計劃。檢測內容包括外觀檢查、螺紋參數測量、硬度檢測、超聲波探傷或磁粉探傷等,以發現內部隱藏的裂紋等缺陷。檢測周期一般可分為月度、季度或年度,具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。
- 維護記錄:建立鉆桿接頭維護檔案,詳細記錄每次檢查、清潔、潤滑、上卸扣、修復及更換等情況,包括日期、操作人員、使用工況、檢測數據、發現的問題及處理結果等信息。通過維護記錄,可追溯接頭的使用歷史和維護狀況,為制定合理的維護計劃和評估接頭壽命提供依據。
六、異常情況處理
在鉆井過程中,若發現鉆桿接頭出現泄漏、異常振動、異響、溫度過高等情況,應立即停止作業,檢查接頭狀況。對于泄漏問題,應檢查螺紋密封面和臺肩面是否完好,上扣扭矩是否足夠;對于異常振動和異響,需排查接頭連接是否牢固、是否存在裂紋或變形等。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排除故障后,方可恢復作業。
通過以上全面、系統的維護措施,可以有效延長石油鉆桿接頭的使用壽命,保證鉆井作業的安全、高效進行,降低鉆井成本和事故風險。